作者|时事热点观察者
秀峰区社区干部蹲在轮椅旁,将手机屏幕对准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庞。
“眨眨眼,点点头”——这个年轻人三秒完成的动作,却让八旬老人反复尝试了十分钟。——题记
在2025年的中国,这样的场景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日常。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,全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2.8亿,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4000万。当养老津贴、社保认证全面拥抱数字技术,智能手机却成了横在无数老人面前的数字鸿沟。
陕西消保委报告揭示更残酷的现实:2025年上半年,婚恋服务投诉激增,部分平台虚假承诺成功率、合同暗藏霸王条款、诱导升级消费。当独居老人遭遇情感与生存的双重围猎,折射出老龄化社会的系统性危机。
技术迷养老认证之困:三千万老人难倒“刷脸时代”
广西秀峰区纪委监委的一次排查揭开制度伤疤:辖区内262名老人因不会操作智能手机,养老认证过期导致待遇停发。社区干部上门服务时发现,人脸识别系统对高龄者面部特征识别率低,卧病在床者更难完成动作指令。
技术本应是桥梁,现实中却成了路障。在荆州e线民生平台,6月群众诉求1095件中24.9%涉及住房问题,许多老人反映物业强制使用APP缴费,线下窗口形同虚设。当超市结账、医院挂号、公交乘车全面数字化,菜场摊贩的一句“扫码支付便宜五毛”,都可能让攥着现金的老人陷入窘迫。
更隐蔽的伤害在于精神层面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数据显示,心理援助热线接通50万通来电中,晚6点至10点的来电高峰里老年人占比超三成。在江西瓦屑坝广场,照明灯长期损坏让老人夜间活动锐减,社交空间被挤压直接催化孤独感。
服务断层:适老化改造的“纸面文章”
国家卫健委2025年力推的“八件实事”成效显著:98%县医院、80%乡镇卫生院开设儿科,2657个县级医院更新血透设备。然而基层走访发现,某县医院新设的“老年科”仅挂块牌子,既无专用设备也无专科医生。
适老化改造陷入形式主义怪圈。陕西消费维权数据显示,保险服务投诉中“自动续保扣费”成重灾区——保险公司未经确认扣缴保费,老年人收到短信才知“被投保”。喀什某健康管理公司更以免费体验为饵,向老人兜售非法“多肽口服液”,虚假宣传治疗功效。
养老产业同样冰火两重天。河北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,60岁以上人口占比22.2%,但农村养老机构月收费不足千元,长期亏损导致医疗配套缺失;三河市高端养老社区却配备三甲医院分院,泳池健身房一应俱全。这种割裂印证了省人大代表蒋淑华的警示:“农村养老还在温饱线挣扎,谈何‘享老’?”
制度突围:从“生存保障”到“尊严守护”
变革已在细节中萌芽。江西2025年7月1日起将社保卡补办费从32元降至10元,低保残疾群体完全免单;湖南红网创新“链式办理”机制,衡阳蛋糕店闭店预付卡危机中,消保委律师团、市场监管、公安联动挽损。
更深刻的突破源于监督机制创新。秀峰区纪委监委建立“纪检监察+12345热线”联动机制,通过筛查热线工单锁定养老认证难题,推动社区设立服务点并上门办理,同步带动居家养老服务增长59%。荆州e线民生平台则曝光敷衍整改:沙市区某街道对楼顶违建仅要求“保持大门常开”,对实质占用问题消极回避。
银发经济:万亿蓝海遭遇信任危机
面对2.8亿老年人的消费潜力,市场正踉跄跟进。2025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行,河南参保人数5个月破千万,但记者调查发现三类陷阱:收益率陷阱中“保本高息”成空头支票;期限错配让养老钱遭“锁死”;“以房养老”骗局升级,河南银保监局警示部分机构诱骗老人抵押房产。
养老金融需要更坚实的制度锚点。河北省政协委员武丽英在两会疾呼:应打通养老服务人才职称评审通道,同时扩大企业年金覆盖,用“三支柱”体系筑牢养老财富。当喀什某电力公司违规对托育机构收取商业电价被查处,警示我们——没有严格监管,惠民政策终将沦为纸上福利。
从“生存认证”到“生命认证”
当江西永修县为高职院校增设周末直通车,当山东把心理援助写进《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条例》,这些碎片化进步映照出民生治理的本质:政策温度不在于技术有多先进,而在于对最弱势群体的兜底有多坚实。
养老困境实则是现代社会的全息投影。它考验的不只是家庭伦理,更是整个社会如何定义文明底线——当我们为快递半小时达欢呼时,是否容得下老人蹒跚的脚步?当算法推送精准捕捉消费偏好时,能否识别那双颤抖的手需要的只是一张实体车票?
在喀什查获的251盒“多肽口服液”包装盒上,“抗突变”三个字格外刺眼。
而真正的抗突变,恰在于让制度设计穿越年龄偏见,在数字洪流中为银发族守住尊严的孤岛。
博牛配资-配资炒股安全平台查询-最新配资平台排名-广东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